欢迎访问综合执法网!

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资讯

媒体不宜过度宣传老人倾囊式捐款

来源:作者:时间:2020-02-18

  昨日,#不要宣传老人捐款了#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而在最近,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了老人捐款的新闻。

微信图片_202001.jpg

  退休环卫工人捐出10万元积蓄,卡里只剩13.78元;八旬残疾夫妇捐出3年积蓄抗疫,98岁李阿婆自己缝口罩用却捐钱为别人买;环卫大爷派出所捐12000元转身就走

微信图片_202002.jpg

  在这些令人泪目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有的老人在自身经济条件窘迫的情况下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存款。

  不错,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底层人士为抗击疫情捐款的确有新闻价值,也是妥妥的正能量。但这种倾其所有式的捐款真的值得提倡吗?

  答案是否定的。

  媒体不宜过度宣传老人倾囊式捐款,大爱框架下的理性引导是媒体的责任。

  2018年,某报有一篇名为《九旬老人捐百万是面镜子》的报道,文章中的一段话让人瞠目结舌。

微信图片_202003.jpg

  有网友说以赞美的态度宣传老人捐出毕生存款,和亲切称呼老人干爹干妈然后卖给他们天价保健品本质是一回事。要知道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一个有大爱的媒体是不会倡导这种让老无所依的人没有退路的行为。

  是的,捐款是老人们的权利,老人们这种饱含炽热家国情怀的选择理应获得尊重和尊敬。我们也承认老人们这种倾其所有,甚至是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捐款是一种朴素的正能量。

  媒体和社会对这种发自本心的道义善举,应该尊重、保护,但不宜倡导大家效仿。正能量者不分贫富贵贱,他们散发的人性善美之光应该让更多的人看见,但不应作为一种理所当然去鼓励。

  15岁少年赖宁救火的故事为何从教科书中删除?因为我们本不该让尚不具备足够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冲在救火的一线,以身涉险。临危不惧的意志和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崇敬,但我们更希望他能活下来。

  这同不再过度宣传老人们倾其所有式的捐款是一个道理。

  在微博上,有网友说,相比看到老人倾其所有式捐款的正能量新闻,更愿意看到有关部门能够表彰老人们的做法,但婉言拒绝老人们的捐款的暖新闻。

  我们的媒体在报道老人捐款的时候可否尝试做一种呼吁?呼吁老人们理性捐款、量力而出,也呼吁有关部门在面对肉眼可见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老人们的大额捐款时,能设身处地考虑老人们的处境。我们不能让老人们因为献爱心而陷入生活困窘。

  引导公民理性的献爱心是一种公民教育,也是媒体的责任。越是在这种大灾大难的情况下,媒体越有义务在报道的时候作出善意的提醒。

  同时,媒体还要引导公众去思考,我们如何构建一种更加健康、合理的社会机制?如何去建设一种对社会真正有意义、可持续的价值观?这种社会机制和价值观尊重每一个人,也保护每一个人。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综合执法网 w.zhzf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726号-5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